找到相关内容38篇,用时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戒律的意义--济群法师

    废学毗尼,便读诵修多罗,阿毗昙,世尊种种呵责,乃至由有毗尼佛法住世。 受戒后要先学戒律,如果先学经论,就会废弃戒律,所以世尊呵责这种行为。学习戒律,才懂得如何,也不会违犯所受的戒法。社会上不懂法律...七十三条,称为恐举先言戒。一个比丘耽心被别人举罪,申言自己对戒律无知,以为不知者不为过,其实不然。对戒律无知除了清算戒罪,还要加上一重无知罪。有的出家人受戒后,不但自己不学,对别人修学戒律,也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431188084.html
  • 佛寺与风水

    社会和人生之需要。本文通过考察中国佛教戒律的特点与历史演变,分析了戒律在佛教发展中的作用,并对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的意义作了初步的探讨。  作者孙亦平,1957年生,哲学硕士,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...弘扬戒律既应保持佛教的庄严性,又应因地、因时而宜,以适应不同时代、不同地区的社会和人生之需要。本文拟通过考察中国佛教戒律的特点与历史演变,来分析戒律在佛教发展中的作用,并对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的...

    王丽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1644001.html
  • 学习戒律的意义[济群法师]

    废弃戒律,所以世尊呵责这种行为。学习戒律,才懂得如何,也不会违犯所受的戒法。社会上不懂法律的人称为法盲;在佛教中不懂戒律是戒盲。一个人尽管不懂法律,但如果犯法,照样要受到法律制裁;不懂戒律而犯戒,...功德。   二、受戒必须学   一个人受了后,首先要学,《十诵律》说:   佛制比丘夏巳前专精律部,若达犯,辨比丘事,然后乃可学习经论。   佛陀规定比丘在受戒后的五年里专心学习戒律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戒律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2/231153155.html
  • 心的经典——心经新释(圣严法师)

    那么如何去开发智慧呢?必须修三无漏学和六度。三无漏学是解脱道的根本,而六度是菩萨道的基础,也是三无漏学的开展。   三无漏学,就是、定、慧。六度,就是布施、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。与定是为...而不做等等都是犯戒。至于如何清净,那就要有禅定的功夫。修行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,例如礼佛、拜忏、诵经、打坐、念佛、咒……等等。   心安定才能真正,才愿发布施的心;心愈安定,烦恼愈少,智慧愈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心经|圣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0051367663.html
  • 佛法中“四摄法”的基本内容及其社会价值

    说法的语言(应时说法)。最殊胜的利行(行利),就是根据众生心态,而分别教以能对治(调整)其心态的方法:对于没有信仰的人,想办法让其建立信仰;对于的人,教导如何清净;对于悭吝不舍的人,教导其修布施...   一、绪言   自佛陀创立佛教以来,佛陀一生说法四十九年,谈经三百余会。从现行流通的佛陀言教来看,佛陀不但鼓励佛教徒应遵循五戒、十善、四谛、八正道等修方法,努力净化身心,升华自我,完善个人修养,...

    宗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4138982.html
  • 從佛法看生命教育的實踐

    就是戒定慧的三學訓練。  B戒要由正念正智下手  要如何、具或護戒呢?釋尊在《中阿含經》的《念經》中告訴比丘們說:  若比丘多忘無正智,便害正念正智。若無正念正智,便害護諸根、護戒、不悔、歡悅...」一直到「解脫一切淫怒癡」的先後次第,此處釋尊強調的重要,如果戒律不能守,那麼內心就會懊惱,因而不能生起「歡、喜、止、樂、定」等心理;不能生起定,就不能得到智慧,因而就不能「見如實、知如真」,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0240252.html
  • 学习戒律的意义

    ,所以世尊呵责这种行为。学习戒律,才懂得如何,也不会违犯所受的戒法。社会上不懂法律的人称为法盲;在佛教中不懂戒律是戒盲。一个人尽管不懂法律,但如果犯法,照样要受到法律制裁;不懂戒律而犯戒,同样会...   二、受戒必须学   一个人受了后,首先要学,《十诵律》说:   佛制比丘夏巳前专精律部,若达犯,辨比丘事,然后乃可学习经论。   佛陀规定比丘在受戒后的五年里专心学习戒律,明白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4843672.html
  • 从佛法看生命教育的实践

    。因此,佛法对生命教育的训练过程是有次第性的。从」,达到「定」,而后生起如实知见的「智慧」,最后便从贪瞋痴中解脱出来,整个过程也就是戒定慧的三学训练。   B戒要由正念正智下手   要如何...了正念正知,那么,跟随而来的便是守护诸根、、不悔、欢、喜、轻安、乐、定、如实知见、厌、离欲、解脱,就像不断灌溉种子,就会依次生出根、茎、叶、果等。   C如何具足正念正智?   南传《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347824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的现代价值

    戒律的精神实质:  其一、六祖惠能大师在湖北黄梅得法,接受五祖所传的衣钵继祖位之后,为避免未得五祖衣钵徒众年引起的争执,躲进深山老林的猎人队中避难达十六年之久。在这期间,六祖是如何的呢?他发现被猎人...     一、戒律精神实质的昭示  众所周知,佛法的基本纲领是戒定慧三学。而在三学之中,又以为先导。“是三学之首,入道之基,功德之本”。《恒水经》云:“五戒还生人中,十善得生天上,能二百五二...

    耀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1649637.html
  • 的意义

    要学,《十诵律》说:  佛制比丘夏巳前专精律部,若达犯,辨比丘事,然后乃可学习经论。  佛陀规定比丘在受戒后的五年里专心学习戒律,明白了僧尼行为准则,能在僧团中独立生活之后,才能学习经论。《十诵律》又说:  诸比丘废学毗尼,便读诵修多罗,阿毗昙,世尊种种呵责,乃至由有毗尼佛法住世。  受戒后要先学戒律,如果先学经论,就会废弃戒律,所以世尊呵责这种行为。学习戒律,才懂得如何,也不会违犯所受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0754854.html